我國裝載機市場形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,在近幾十年的時間里,國產裝載機從無到有、從有到精經歷了一步步艱辛的奮斗,裝載機國產化的進程一直沒有停歇。
近幾年主要生產企業(yè)都在努力采用各種方式擴大生產能力,如利用企業(yè)退城進園或退市進郊的有利機會,多方籌集資金,以實現產品全面升級和技術改造,擴大廠房規(guī)模、更新加工設備、提高產品質量和完善管理模式,由此實現產能大幅度提高。如柳工、廈工、龍工、臨工、徐工等年生產能力都到了2萬臺以上。從2001年到現在,除了中間2008年因為全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帶來的降幅,國產裝載機市場規(guī)模不斷擴大,目前在世界市場上都有著不小的市場份額。
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(yè)協(xié)會統(tǒng)計的相關數據顯示,2013年我國境內26家主要裝載機制造商累計銷售裝載機180775臺,同比增長4.07%。其中:國內共銷售裝載機151299臺,占總銷量的83.69%,同比增長5.24%;出口裝載機29476臺,占總銷量的16.31%,同比下降1.54%。總體來看,裝載機市場開始復蘇回暖,國內市場要好于出口市場,出口市場有略微下滑。從歷年來看,裝載機市場表現要好于挖掘機市場,2013年也不例外。
從排名來看,山東臨工終于站到了老大的位置上,多年來的“夢想”,一個含有70%外資血統(tǒng)的“民族品牌”,于2013年超越柳工、龍工、廈工等一眾國產品牌,終于拿下了中國裝載機銷量第一的寶座,同樣也成為了世界第一。
徐工依靠國內市場的爆發(fā)式增長,超越了廈工,擠進了行業(yè)前四,破壞了中國裝載機市場多年來的競爭格局,我們認為這事比臨工登頂還重要,說明中國裝載機市場仍然大局未定,變數還在。
廈工在2013年銷量首次被徐工超越,排名跌出了前四,廈工排名的下滑與其在代理商渠道和管理層的調整有關,但作為裝載機的傳統(tǒng)豪強,廈工的底蘊還在,待重整河山之后,未來仍有可能殺回前四。其他的兩強,柳工與龍工,2013年用“穩(wěn)定”或者是“良好”來形容都可以,不浮躁也不消沉。
除了品牌方面,看點比較多外,其他方面,可以拿出來說的真不多。據調查統(tǒng)計,2013年5T和3T產品仍然是裝載機市場的主力產品,其中5T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最高,為61.35%;其次是3T產品,市場占有率達到25.72%。2013年的產品結構與2012年相比,5t以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均有所下降;5t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所提升;另外,其他噸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都略有下降。
在區(qū)域銷售方面,2013年份山東地區(qū)的銷量依然保有較大優(yōu)勢,共銷售裝載機11096臺;河南地區(qū)共銷售8309臺,排在次席;江蘇、四川以及內蒙古依次排在三至五位,銷量分別為7374臺、7089臺、6835臺。
出口方面,2013年出口量是29476臺,2012年是29938臺,略有下降,與挖掘機的表現出奇的一致。2013年份臨工出口銷量也是排在第一位,達到5809臺,出口市場占有率為19.71%;在出口增長率方面,斗山、山東現代和力士德表現不俗,其中斗山2013年出口增長率達到348.67%。2013年出口主力機型為5T與3T產品,與國內需求情況相似。與去年同期相比,除了1-3t的產品需求有所增長,大多數噸位產品都有所下滑,裝載機市場出口表現萎靡。
由此可見,國內的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(guī)律。從全國來看,裝載機的生產廠家集中在山東、山西、內蒙、河南等省份,這些省份對裝載機的需求量大出于運輸的考慮,國內大多數的廠家都集中在這些地方。除了上面這幾個省份,近幾年國內其他省市也有了比較大的發(fā)展。
除了地域上的分布規(guī)律,規(guī)格上也有著明顯的界限。受限于裝載機的核心技術滯后,目前裝載機噸位集中在3噸和5噸,這兩種規(guī)格的產品是市場的主流。雖然國內廠家在機械技術上花費了大力氣,但是進展不大,所以只能依靠低端規(guī)格產品來占領市場。
國產裝載機在世界范圍內的市場份額上升,利潤卻不增反將,單純數量上的繁榮是帶動不了市場的同步繁榮的。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,實現產品的創(chuàng)新才能突破如今這個困局,達到產業(yè)鏈的共同盈利。
(關鍵字:裝載機 裝載機國產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