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國內進口芯片金額近4400億美元,創(chuàng)下了歷史紀錄,要知道在所有的進口的商品中,芯片金額占比高達28.6%,可見國內對于國外的芯片有多依賴。
所以這幾年,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希望,那就是國產芯片能夠崛起,能夠迅速的提高自給率,減少進口。
而基于當前大家都懂的外部形勢,要想真正的減少進口,提高自給率,其實要求是國內半導體供應鏈能夠崛起,特別是半導體設備,能夠達到先進工藝,這樣才不會被卡脖子。
那么問題就來了,目前所有國產半導體設備中,究竟哪一種是最落后的,最需要突破的?其實最落后的,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光刻機。
我們知道芯片制造過程中,工序特別多,需要的半導體設備也特別多,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步驟,那就是單晶硅片制造、前道工序、
單晶硅片制造就是把砂子變成晶圓的過程,這一塊目前國內有300mm的晶圓,可以用于10nm以下,所以這一塊的國產設備,并不落后。
而前道工序這里有8個主要流程,分別是擴散、薄膜沉積、光刻、刻蝕、離子注入、CMP拋光、金屬化、測試,所以至少有8種關鍵設備。
這8種關鍵設備里面,只有國產光刻機目前還在90nm,其它的設備大多到了28nm,甚至14nm的程度,有些甚至到了5nm,3nm,比如刻蝕機。
而后道工序主要是指封測這一塊,目前國內有三大廠商,早就到了5nm,基本上國內也是處于全球先進水平的。
可見,綜合起來看,真正最拖后腿的就是國產光刻機了,還在90nm,而芯片制造是遵循短板理論的,能夠制造多少nm的芯片,取決于最落后的那一環(huán),所以光刻機必須突破,所以永遠拖后腿,嚴重阻礙國產芯片的崛起了。
(關鍵字:半導體)